治病要治本 治穷要治根——中国侨联第六次“光明行”

时间:2011-07-14 来源: 作者:

 

 

路边的农人在辛勤担水

 

在兰州中西医结合医院,中国侨联经科部部长陈桦(右二)与患者亲切交谈。

 

 

陇西县眼科医院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签订协议。

 

 

在兰州中西医结合医院,患者在等待手术。

 

在陇西县眼科医院,医疗队手术中。

 

第六次“光明行”

  67日,中国侨联第六次“健康光明联合行动”启动,医疗队分赴各省,免费实施白内障手术。中国侨联经科部长陈桦、天津侨联秘书长杨晖领队前往甘肃,记者随行。

  甘肃海拔高,风沙大,紫外线强,医疗条件落后,是白内障多发区,环境恶劣,贫困人口多。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医疗队由李筱荣院长率领,负责该省手术。眼科中心是国内著名眼科医院,由陈嘉庚的外孙女婿、新加坡人林少明教授在1989年捐资100万美元建立,是“世界二十个重要眼科中心之一”,是我国首家引进新技术治疗白内障的医疗机构,六次“光明行”活动眼科中心无役不与,作风优良服务热情。

  三地手术162

  68日,一行来到兰州中西医结合医院,甘肃省政协委员张玉芳院长介绍说:“医院进行了周密准备,装修了房间,购置了设备。”李筱荣院长和杨瑾主任同时开设两台手术,在兰州做了29例。

  朱菊花说:“我的母亲叫俞香玲,68岁,双眼得白内障四五年了。父亲去世早,母亲是农民没有收入。得知此事我就赶快报名,3月份通过了核查。”郑正平是1953年日本归国华侨,80多岁。以前是兰州石化高级工程师,建设西北几十年,已经退休。近年来因白内障视力下降。手术很成功,老人笑得非常开心。

  69日,医疗队来到陇西县。陇西是仰韶文化发源地,自秦设郡,也是李唐皇家发源地,至今仍有李氏宗祠,1669年前是甘肃省会。然而随着环境恶化,陇西2408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经很难支持50余万人口。当地年降水量只有445毫米,蒸发量为1440毫米。上半年基本没有降水,农业人口处境困难。

  陇西县眼科医院承接了本次活动,院长张建东介绍说:“本县雪山乡、菜子乡等地,年人均收入仅有1700元。很多人无法承担几百元的手术费。我们普查了200-300人,筛选了50多位患者。”

  巩昌镇柴家门村患者刘志刚说:“3月,我发现白内障。土地已被征用,我们老两口没有生活来源,儿子打工为生,有两个孙子。因为费用较贵,一直没有手术。”红伟乡患者张成瑞,68岁,所在地没有水源,需要从几十里外拉水,或者购买运入的80元每大桶的桶装水。他爱人说:“他曾经有结核病、风湿病,身体差,经济条件也不行,而且今年土地已经绝收。”

  在陇西,医疗队共实施了54例手术,常从早晨9时多开始,下午3时多才结束,午饭晚饭一起吃。李筱荣从业20余年,对患者亲切和蔼。记者看到他出手术室时并没有太多疲惫表情。他笑着说:“最大的问题是手术室内没有洗手间。”

  611日,医疗队来到白银市。白银位于丝绸古道,是新兴工业城市,黄河约有258公里流经境内,水源相对充足。白银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承办此次活动,这是家新成立的医院,硬件设施很好。医疗队在此实施了79例手术,医护人员同样常常工作到晚上八九点钟。此行至此画上圆满句号。

  建立长效机制

  “授之以鱼,不如授之以渔。”“光明行”非常注意建立长效机制。在兰州,眼科中心表示可以长期合作。在陇西,双方签订了合作协议,建立了帮扶基地,实施人员交流和培训。在白银市,双方也有合作意向。

  随着医保制度完善,农村人口逐步可以负担医疗服务,但是基层医务人才缺乏是一个难题。同时,更迫切的任务似乎是实施国土整治促进社会发展。

  近年来,全球极端气候加剧,环境和农业问题突出。中国尤其如此,国土广阔,但是可耕地面积有限。西部广袤,但干旱少雨,这极大限制了土地承载能力和经济活动发展。甘肃约46万平方公里,人口约2600万人,人口密度不高,然而人均收入全国倒数,很大的原因就是水资源缺乏。

  从兰州市内到机场的高速路边,记者看到荒山被分给若干单位负责。人们开垦出梯田,引水上山,绿化已有小成,但在稍远的山上仍是满目疮痍。由此看来,只要努力投入人力物力,还是能够收到效果。白银市到景泰县的省道边只有路边一溜大概一半成活的小树,荒山上只有骆驼刺这样的耐旱灌木。甘肃省侨联主席费亚夫介绍说:“这还是多年来禁牧的成果。”在白银市,市侨联主席肖立明介绍说:“几个月也难得下一次雨,饮水依靠黄河,市区的树木也需要定期浇灌。荒山的绿化更是非常昂贵,需要敷设滴灌管道,用电机引水上山。以前环保意识不高,造成环境退化。现在努力起来,需要很长的时间。”

  (作者: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杨宁     本文图片均为杨晖摄

链接网址:http://paper.people.com.cn/rmrbhwb/html/2011-06/17/content_848256.htm